生日吃蛋糕、紀念日吃蛋糕、逢年過節吃蛋糕、疲憊時吃點蛋糕提神醒腦、休閒時喝茶吃蛋糕來享受, 各式各樣的蛋糕中,依然是經典款才能「征服」甜點菜單和饕客的心。 以下 14 款 CNN 精選的各國代表蛋糕,你品嘗過哪些呢~~

 

1. 義大利:提拉米蘇

原文意思為「帶我走」的提拉米蘇(Tiramisu),在台灣十分常見。馬斯卡邦(Mascarpone)起司中混合蛋和砂糖,並以泡過咖啡酒的手指餅乾(ladyfinger cookies)層層堆疊出美味,亦有許多人以海綿蛋糕代替增添口感。

2. 德國:黑森林蛋糕

時常能在台灣傳統麵包店發現的「黑森林款」(Black Forest Cake)生日蛋糕,最早源自德國。原文為「Schwarzwälder kirschtorte」,的確也和「kirschwasser」(櫻桃白蘭地)息息相關 ,且用量還不小──正統作法甚至會在櫻桃餡裡加入半杯櫻桃白蘭地。濃郁酒香搭配鮮奶油,被 CNN 形容為:「每口都像在『吃』雞尾酒。」

3. 美國:起司蛋糕

在古希臘時期,人們就曾食用類似乳酪蛋糕的甜起司塊,羅馬人也有另一個加入大量蜂蜜和月桂葉的「烘烤」版本,然而跟現在我們熟知的模樣相去甚遠。現代版的起司蛋糕,約要等 19 世紀晚期才逐漸成形。

4. 馬來西亞/新加坡:班蘭蛋糕

與綠巨人浩克擁有相近色澤,然而班蘭蛋糕(Pandan Cake)的色彩源自天然的班蘭葉。本質上為戚風,這款綠色蛋糕備受星馬居民喜愛。能在新加坡樟宜機場辦手禮店購入,十分便利。

5.法國:瑪德蓮

雖然每個法國人心中都有偏好的店家,巴黎烘培坊「Blé Sucré」的瑪德蓮被知名美食作者大衛・勒保維茲評為「巴黎最佳瑪德蓮」。當地人也不會直接食用,而是將這個充滿奶油香的甜點浸泡在茶裡再吃,細細享受普魯斯特難以忘懷的感覺。

6. 澳洲:林明頓蛋糕

以 1896 年昆士蘭州(Queensland)總督林明頓爵士(Lord Lamington)命名,這一塊塊小甜點可是澳洲的代表之一。

7. 紐西蘭:帕芙洛娃

以烤過的蛋白霜和鮮奶油為主體,再鋪上喜愛的水果,一口咬下,濕潤的鮮奶油配上蛋白霜酥脆口感,加上中央宛如棉花糖的輕柔內餡,豐富層次難以忘懷。

8. 香港:馬來糕

身為經典廣式點心一員,宛如海綿蛋糕般鬆軟馬來糕(Ma Lai Go)也是當地人的早餐選擇。混合麵粉、雞蛋、奶油和黑糖,長時間發酵後讓再以竹籠蒸製,口感蓬鬆中帶點嚼勁。

9. 墨西哥:三奶蛋糕

在非常多拉丁美洲國家都有「三奶蛋糕」(Tres Leches Cake)。將柔軟的海綿蛋糕泡在以煉乳、淡奶(evaporated milk)和全脂牛乳的「三奶」內並放入冰箱冷藏,最後抹上鮮奶油,熱量爆表的甜蜜口感便完成。雖然被愛好者形容為「升天一般」,然而對不喜濕潤口感或奶香的人而言,恐怕無法理解這層意境。

10. 奧地利:皇帝煎餅

據傳奧地利皇帝法蘭茲・約瑟夫一世非常喜歡這款甜點,「皇帝煎餅」(Kaiserschmarrn)因而得名。看似鍋鏟隨意切碎的鬆餅,撒上細砂糖並佐以果醬,當地人可是會把它視為「主餐」來享用。

11. 烏拉圭:Postre Chaja

這款「Postre Chaja」便被 CNN 與 LA Weekly 比喻為「南美洲的帕芙洛娃」。1927 年,一間烏拉圭茶館老闆 Orlando Castellano 研發出 Postre Chaja,並以南美特有種鳥類命名──兩者皆擁有輕盈柔軟的特性,無論是內在或是外貌。

12. 英國:維多利亞海綿蛋糕

以下午茶和皇室聞名全球的日不落帝國,唯有維多利亞海綿蛋糕(Victoria Sponge)能駕馭一切。名稱源自喜愛甜食的維多利亞女王,正統維多利亞海綿蛋糕由兩片輕盈的海綿蛋糕組成,中間夾著果醬與鮮奶油,最後撒上糖粉即可完成。看似容易,這款甜點據說是測試糕點師的方式──畢竟越簡單就越不容許出錯。

13. 土耳其:果仁蜜餅

層層酥薄餅皮刷上糖漿,內餡通常為開心果,尺寸、形狀則變化萬千。有趣的是,2013 年果仁蜜餅於加濟安泰普省獲得歐盟農產品保護,而這也是第一個獲得此地位的土耳其產品。

14. 日本:銅鑼燒

《多拉 A 夢》最喜歡的食物-銅鑼燒(Dorayaki)。將卡士達海綿蛋糕做成鬆餅形狀,並以三明治方式包入紅豆餡,傳說是江戶時期居民以武士贈與的銅鑼製作麵皮演變而成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lloTicket機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